您的位置:主页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电视机的发展史(电视的进化史)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13 13:38:31点击:

信息摘要:电视的进化史一、前言 电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在许多人不断进行各种研究和实验之后,演变成为目前的形态。中英文中本无「电视」一词。电视的英文为

电视的进化史

一、前言

电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在许多人不断进行各种研究和实验之后,演变成为目前的形态。中英文中本无「电视」一词。电视的英文为television(简称TV),含有能见远方景象之意,是电视发明成功后,科学家将源于古希腊文「远」的tele与英文代表「视」的Vision二字结合,而成今日的称呼。

二、机械式电视

1883 俄裔德国科学家尼普可夫,以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进行机械扫描,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但图像相当模糊。隔年1884年,提出并申请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系统的专利。

1897 阴极射线管

三、黑白电视

1926 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由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发明;他在1939年春,又研制出彩色电视机。所以被称做「电视之父」。

1935-36 LOEWE 现代主义设计

突出的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是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和效率。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通过摒弃装饰和使用中性色彩,降低成本来为大众服务。

严重的单一化倾向,追求「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理念,使产品的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35 Safar

1939 GEC BT0091(UK)

外型采1920 、30年代流行的 -「流线型风格」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美国产生的流线型风格(Streamlining),正是给以「清高」自居的现代主义巨大冲击。

流线型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它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由此应运而生。

大萧条期间产生的激烈的商业竞争,又把流线型风格推向 *** 。它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是一种走向未来的标志,这给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人们带来了一种希望和解脱。

因此,流线型在感情上的价值超过了它在功能上的质量。

在艺术上,流线型与未来主义和象征主义一脉相承,它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赞颂了「速度」之类体现工业时代精神的概念。它的流行也有技术和材料上的原因。

1939 装饰艺术 Art Deco

Art Deco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资产阶级追求感性(如花草动物的形体)与异文化图案(如东方的书法与工艺品)的有机线条。Art Deco则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吓人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

同时,随着欧美帝国资本主义向外扩张,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玛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也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如埃及古墓的陪葬品、非洲木雕、希腊建筑的古典柱式等等。

1950 - 1959

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

1954年,美国RCA公司,制成世界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机RCA CT-100 。当年售价为1000美元,由于彩色显像管非常昂贵,RCA每一部电视都是亏本生意。但是当新一代产品批量上市的时候,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就赚回了两倍的利润。

外型一样采ART DECO复古的造型下去设计。

1960 - 1970

经过战后十多年的恢复、发展,到1960年代,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繁荣,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商品的大幅度增长,工业产品出现的相对剩余上;另一方面,受到科技发展,建立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上的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加快。

1960年代,适逢「冷战」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以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和进行军备竞赛的时期。出于竞争,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随着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和发展,先进国家纷纷建立起科技园区,并在各自的高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60、7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得与时代、与人们的审美价值观越来越不相适应,但新的设计形式、风格尚未正式形成,处于一种探索阶段。这二十年的设计,概括地讲是现代主义设计的迷惘时期,又是反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时期。

伴随而来的是设计观念的变革和风格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1969年7月16日,三个美国人乘「阿波罗11号」太空船升空,开始了世界上最大的冒险,7月20日,登入月球成功。这一成功,宣告了宇宙时代的来临,导致了采用银灰 *** 彩和模仿宇宙飞行器造型的「宇宙风格」盛行。

60年代色彩鲜艳而易于成型的塑料在工业产品上的大量应用,形成了产品设计的「塑料时代」。

与此同时,诸多具有强度高、重量轻、韧性大、色彩艳丽的复合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稀」、「玻璃纤维」等相继研制成功,很快代替了木材、钢材等传统材料,成为家具、家电产品、办公用品以及汽车等设计的主要材料。

这一时期,模压、一次成型等新工艺被广泛采用,使大量的实用而大众化的产品设计层出不穷,如家具设计的更新十分快速。

1964 Brionvega algol 11

Marco Zanuso and Richard Sapper的黑白电视设计

1972 TV JVC Videosphere 3240

JVC 在 1972年推出的球型电视,受到太空时代的影响,外观就像太空人的头盔

四、彩色电视

1980、90年代后的设计

80年代中期,电视主要以「实用」设计主要考量,电视机从奢侈品降格为便宜货,外型设计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与进展。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使得塑化相关产品(包括塑胶)的成本急速升高,导致塑胶家具重大危机,无法再生产低价的塑胶家具产品。电视外型相较于60、70年代以塑料为主的外壳,有很大的改变。

「高科技风格」:喜欢用最新材料,尤其是钢、硬铝或合金材料,表现高科技时代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

「极简主义风格」: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少到不能再少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受米斯‧凡德罗 「少则多」的思想和影响发展而来的。这种风格的工业产品,特别是家具,具有简单的结构,比较生硬的表面处理特点。

SONY推出了全新的工业风格,1980年代推出的一个新的银色造型的木炭色套,介面上开始采用金属材质,一改以前的木头风。

现代电视发展

液晶电视

超级电视X60

面板供应商SHARP﹑智能芯片供应商美国高通公司﹑硬件制造商富士康和播控平台合作方CNTV﹐正式推出全球首款4核1.7GHz,全球速度最快﹑最高性价比的智能电视乐视TV。

(摘自:电视推荐讨论区)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视机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

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

1939年,美国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

1954年,推出彩色电视。

世界电视发展史

电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发明,它在整个世界的娱乐和信息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世界电视发展史的一些里程碑事件:

1926年,英国的约翰·洛吉·贝尔德设计了第一台电视机原型。

1927年,美国发明家菲洛·福尔兹发明了第一台电视机,它能够以每秒16张的速度显示黑白影像。

1936年,第一次电视直播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性时刻在德国柏林举行。

1950年代,电视成为了美国每晚家庭的标配,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1960年代末,彩色电视机开始在市场上销售,但由于价格昂贵,直到20年代末期才普及开来。

1970年代,远程控制器被引入电视机,观众可以在不离开沙发的情况下更改频道和音量。

1980年代,VHS录像机的问世让用户可以录制和播放视频节目,并在随后发行的DVD和蓝光光盘上得到进一步改进。

19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让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机接入网络和互联网电视节目,同时,平面电视机和高清电视机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普及。

近年来,4K和8K电视机的问世,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和游戏体验,同时,视频流媒体服务如Netflix和Amazon Prime Video等的普及,也彻底改变了电视娱乐的形态。

电视的历史

1900年,电视——Television这个词首次出现。电视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历史将记住它的发明者的名字—— 一位14岁的美国少年,名字叫费罗·T·法恩斯沃斯(Philo T.Farnsworth)。 在法恩斯沃斯之前,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L.Baird,1888~1946)一直致力于用机械扫描法传输电视图像。1925年10月2日,他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能传输图像的机械式电视机,这就是电视的雏形。尽管画面上木偶面部很模糊,噪音也很大,但能在一个不起眼的黑盒子中看到栩栩如生的图像,仍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刚问世的电视被称为“神奇魔盒”。

贝尔德是主张以机械扫描方法研制电视的代表。1928年开发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30年他的系统开始有声电视节目试播,让人们感同身临其境,使“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古老寓言成为现实。因此,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他于1946年去世。

如果说20世纪20~30年代间电视领域曾一度是贝尔德的天下的话,那么在30年代,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费罗·法恩斯沃斯。

早在20年代贝尔德沉溺于机械制造方法时,1921年有个正在家乡耕作土豆田的14岁少年神不守舍地考虑着一个难题: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收音机、使它能够把移动的画面与声音一起传送?

法恩斯沃斯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介绍“机械电视”成果的资料,构思着一个完全不同的途径。他设想把观看的屏幕划分成许多长条,就像耕田时的垄沟一样,让电流沿长条的各点形成黑白区域。当这些长条互相紧密叠加起来时,他认为就可以使它们“画”出一幅图像,犹如农户们有时候在他们培育的牧场上规划出的几何图形。令人惊奇的是,后来证明这一装置要比专家们搞出来的东西好得多;事实上,这种装置至今仍没有失去它的使用价值。

法恩斯沃斯于1906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的农家,幼年的法恩斯沃斯就表现出早慧的迹象。他对见过的任何机械装置具有摄影般的记忆力和天生的理解力。

法恩斯沃斯的父母不断搬家以寻找较理想的土地居住。当他们在爱达荷州定居下来之后,11岁的费罗得知他的新家装有输电线后,欣喜若狂。他在家里的屋顶阁楼上发现了成捆的科技方面的旧杂志,开始了自学并决心当个发明家。

法恩斯沃斯开始认真地考虑研制电视。他几乎是从本能上意识到用机械装置传送图像是不可行的。这名年轻人还有一个直觉,即令他感到新奇的物理学领域——电子学的研究——有可能掌握着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无论如何,电子能够以机械装置不可比拟的速度移动,这就可使图像清晰得多,并且意味着不需要活动元件。他由此推理,如果一个画面能转换成电子流,那么就能像无线电波一样在空间传播,最后再由接收机重新聚合成图像。从本质上看这是个相当简单的主意,但如此简单的想法却似乎没有任何人想到。

以美国科学家法恩斯沃斯为代表的一派,异于贝尔德而另树一帜,坚持只有采用最新发明的电子设备、光电管及阴极射线管才能获得成功。他于1927年成功地用电子技术传送图像,1928年发明了电子图像分解摄像机。1929年成立法恩斯沃斯电视股份有限公司,1937年他的电子电视系统成功地击败贝尔德、使贝尔德的机械扫描电视装置被淘汰,从而确定了电子电视系统的垄断地位。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视诞生了。

当美国专利局终于认定法恩斯沃斯应该是电视的所有主要专利的持有者时,已经到了30年代后期,这对法恩斯沃斯已太迟了,他的资金差不多耗尽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逼近,联邦政府不久即宣布暂停发展电视工业。这样一来,不得不推延到1946年,电视才有可能合法地开始制造,到那时法恩斯沃斯的专利已超过了保护期限。

法恩斯沃斯历经艰辛发明了电视,自己在个人收益上却一无所获。1969年7月,已近高龄的法恩斯沃斯与妻子埃尔玛在他们缅因州家中看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的实况。他平静地对妻子说道:“你知道,为了今天,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久后,费罗·法恩斯沃斯患了肺炎,于1971年6月去世。《纽约时报》在讣闻中称他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具魅力的发明家之一。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

电视机历史

一、机械式电视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罗·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GottliebNipkow)早在1884年就提出并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系统的专利,当时他只有23岁,还在德国读大学。经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

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个专利中的尼普可夫圆盘据认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图象光栅(televisionimage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从来也没有做出一个模型来证明他的设计。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术的进步才证明他的这个系统的可行性。

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的萤火幕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幕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阴极射线管做电视的显示器,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会提交的一篇论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词。波斯基的论文评估了机电技术的在当时的状况,并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贡献。[3] 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的两位助手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但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

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罗星(BorisRosing)和他的学生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Zworykin)验证了在发射机中用快速转动的镜面扫描装置和在接收机中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的电视系统。

波瑞斯·罗星(Boris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而斯福罗金(Zworykin)之后去了美国无线电公司(theRadioCorporationofAmerica)工作。他在那里建立了纯粹的电子式电视系统。不过,他的这个系统最终被认为是侵犯了费罗·法恩斯沃斯(PhiloTaylorFarnsworth)的专利。

二、电子式电视

1911年,工程师艾伦·坎贝尔·斯文顿(AlanArchibaldCampbell-Swinton)在伦敦发表演讲,同时在时代杂志中也被报道,描述了如何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阴极射线管传输电视讯号的细节。在演讲中,他还补充了在1908年撰写的杂志文章自然杂志中第一次描述的电子电视传送方法,这种传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当时也完成了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接收机的实验,但是使用另外一个阴极射线管作为发送端的概念尚属首创。

在19世纪20年代末,当机械电视还在普遍使用的时候,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分别已经在研究全电子传输管的工作中。

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Zworykin,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兹沃雷金)原是俄国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1919年兹沃雷金移民美国,后在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

1923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LogieBaird)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影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子讯号传送影像。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财产,并收集大量资料,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上,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贝尔德成功用电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Zworykin,兹沃雷金)同时也在实验阴极射线管来产生和显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ElectricCorporation1886)工作期间,他研制了电子摄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过程中,图像模糊不清、对比度很低、分辨率差,而且图像是静止的。

这种摄像管没有走过实验阶段,但是RCA(获取了西屋电气公司专利权)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专利条件过于宽泛,会排挤其他形式的电子成像技术。所以,RCA在获取了1923年斯福罗金的专利应用之后,对法恩斯沃斯提出了专利抵触诉讼。美国专利办公室的检察官否决了1935年的决议,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发明优先于斯福罗金。

在1939年十月,RCA在输掉法庭上诉,但是他们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的生产商用电视机设备,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万美元(在2006年等同于1千3百80万美元)在之后的10年期间内,使用法恩斯沃斯的专利,需要支付额外的授权费用。1929年兹沃雷金又推出一个经过改进的模型,结果仍然不理想。

美国的ARC公司最终投资了5千万美元,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摄像机显像管。同年,进行一个完整的光电摄像管系统的实地试验。在这次实验中,一个由240条扫描线组成的图像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台电视机(使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成功使电视摄像与显像方式电子化。

第一个半机械式模拟电视系统在1925年10月2日被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Logie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后来,他的这个系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所采用。后在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终止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在那时电子式电视系统更受欢迎。

决定性的解决方案—电视的基本原理基于在整个扫描周期内持续释放的电子流堆积和次要电子的储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发明家KálmánTihanyi首次发现于1926年,1928年完善了该技术。

在1927年12月7日,菲尔·法恩斯沃斯(PhiloFarnsworth)在他的圣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号的实验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Dissector)摄影管传送了第一个图像:一条简单的直线。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制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给媒体进行演示,由电视传送一个动画图像影片。

1929年,这个系统被更加的优化,去掉了电动发电机,现在他的电视系统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电视系统传送了首个直播人类影像:一个3.5英寸他妻子Pem闭眼的动态图像(也许当时光线太亮的原因)。

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开幕。展会中电视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信号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无法显示精细的画面。

电视机的发展史(电视的进化史)

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担画面将十分粗糙。要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便会减少,图像便会模糊不清。机械电视的这一缺陷导致这种技术的淘汰。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成立了“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

193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Zworykin,兹沃雷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富兰克林学会首次给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电子电视系统。其他发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类似系统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静态影像或者动态图片影片的电子系统。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个把电子扫描电视摄像机和电子扫描电视接收机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动态,黑白图像的系统。不幸的是,他的摄像机需要很强的光线,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断。

在英国,艾萨克·舒伯特(IsaacShoenberg)使用斯福罗金的想法开发了马可尼-电磁干扰(Marconi-EMI)自己的电子摄像管,这个设计构成了为BBC制造的摄像机的核心部件。使用这种摄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条405线的服务被架设在亚历山大宫的摄影棚内,由安装在维多利亚大厦顶上特殊制造的桅杆形天线进行广播。

它暂时替隔壁的贝尔德机械电视系统进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备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杆形的天线一直沿用至今。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国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佐尔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担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戏称为电视大炮。

这4台摄像机的图像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发射出去。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8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16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

1939年,英国大约有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发展起来的电视的发展停滞了10年。战争结束后,电视工业又蓬勃发展起来,电视也迅速流行起来。

1946年,英国广播公司恢复了固定电视节目,美国政府也解除了禁止制造新电视的禁令;电视工业便飞速发展起来。在美国,从1949年到1951年,不仅电视节目已在全国普遍播出,电视机的数目从1百万台升至1千多万台,成立了许多家电视台。幽默剧、轻歌舞、卡通片、娱乐节目和好莱坞电影常在电视中播出。

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有48个1.5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

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从未进行过公开展示,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

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逊设计的ModollVRllo录像机的问世,使电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因最初制作电视节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电视胶片把节目拍摄下来,冲印,再通过电子扫描播出。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进行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另外一种是用摄像机直接把信号传播出去。这虽然满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录像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大的卡式录音带,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录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所使用的卡式录音带。

扩展资料:

电视机(英语:Television)简称电视,属家用电器。而这个词语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指将动态的影像和声音转换为电子讯号,并通过不同渠道传输电子讯号,再将电子讯还原为影像和声音的技术,亦是电视讯号传送和接受的技术;和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讯号为动态影像和声音的装置,通称电视机;电视亦没有单一发明者。

而是由不同国家科学家研究的共同结果。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研究将影像转变成电子讯号的方法。电视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商业活动,特指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资讯交流、讯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讯号的传输、电视讯号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

屏幕尺寸

电视机的发展史(电视的进化史)

电视机的屏幕尺寸是一个衡量电视机可能的最小显示画面的参数,它以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量,单位通常是英寸。

液晶电视屏幕的尺寸是严格的产品说明书所标注的尺寸,因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边框遮盖住的现象。

市场销售的个别产品存在尺寸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比标注的标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离。

上一篇:潘总(2022年云集品潘总的现状) 下一篇:没有了
本文标签: